話說今天中元普渡,大家都在拜拜,我卻睡了一整天睡到不醒人事。
這幾天我的作息也頗詭異的,晚上十二點前就去睡的話,隔天早上居然五點多就自動彈起來了。可是到了十點多左右整個身體就很累,再回床上躺一下,起來就已經是傍晚了。感覺完全是日夜顛倒,晚上四五或六點起床開始我的白天,半夜十二點睡個午覺睡到早上四點,然後到了早上十點多開始真正的睡眠……
是的,整個反過來了……
覺得這樣子的自己很墮落,這樣的一天結束時,唯一可以安慰自己有做到事情的事,只有《黃帝內經》的讀書進度還是有穩定的進行。可是我一天大部分的時間也還是坐在電腦前面無所事事,總之,高三時那種想讀點書卻又坐不住的情緒又回來了。
所以我到底在寫些什麼……?還是應該要問自己說「我想寫些什麼?」
只是單純想找些東西發洩?沒有重點地隨意傾訴……用凌亂、且毫無章法的文字表達出自己的支離破碎?把心裡閃現的事物轉換出來陳述?如果連最基本的陳述都做不到,那還有什麼意思?可是就是不想去做任何解釋,就算不解釋,事物也就是那樣的進行著,地球仍然自轉,科學家們透過種種觀測計算去掌握它自轉的速度和方式,而它也的確是那樣地運動者;一株植物就算不管它也會自己生長,解釋了並不會改變它自轉的方式;解釋了並不會改變它在成長的事實。陳述它以符合相應的事實,卻又無法掌握意義,那這到底是?
我也不懂我在這胡言亂言些什麼。
而就在這些字裡行間,我又拼湊了一些框框給了自己。
一個人可以讓自己很有力量,但也同時可以讓自己陷入絕望。
懷疑,懷疑,究竟還能給自己多少希望。無疑地,我陷入了後者的情境。
可是還是要努力的活著。活著。活著。
套句鄉民的話:「認真就輸了。」
人生也沒有時間後悔。
總之,做出選擇吧。
八月快過完了
離職迄今二十五日,一整個八月,沒幹多少事。不過練點樂器唸點書,月中,玩興一至,又去弄了個《仙劍奇俠傳四》來玩玩,也可算是稍稍為我枯燥的生活帶了點生機矣。
《黃帝內經》的自修進度還算不錯,我用的是大孚書局的古籍影印本,素問、靈樞兩部各八十一篇,合計共162篇。不是很用功的我,每週抄書一篇含點注,順道寫點解析加心得,聊勝於無,亦稍有斬獲。也許在我真正去佛光生命學所就學之前,就可以將它注畢了。所謂的「經」,就是得這樣讀的吧。只要肯花點功夫下去,一定可以學到一些對自己有幫助,有實用價值的事物。至少對我自己來說,以「人」為本的學習,醫書確然是一個方便法門。和虛無卻實有的大道相較,這是個「從有入無」的手段。在「道」的學習上,我也不過剛剛起步罷了,往後的工夫也要一步步紮實。這又是一條如何漫漫的長路了。
至少,我現在可以很坦然地看待自己:一個讀書實在不多的笨蛋。不論古代標準或現代標準,都不算多。不過才花費人生二十餘年,能夠給自己這樣的評價,也算值得。
何時才能實現我想要的生活呢?
也許研究所唸完後,就回西港後營老家了吧……
《黃帝內經》的自修進度還算不錯,我用的是大孚書局的古籍影印本,素問、靈樞兩部各八十一篇,合計共162篇。不是很用功的我,每週抄書一篇含點注,順道寫點解析加心得,聊勝於無,亦稍有斬獲。也許在我真正去佛光生命學所就學之前,就可以將它注畢了。所謂的「經」,就是得這樣讀的吧。只要肯花點功夫下去,一定可以學到一些對自己有幫助,有實用價值的事物。至少對我自己來說,以「人」為本的學習,醫書確然是一個方便法門。和虛無卻實有的大道相較,這是個「從有入無」的手段。在「道」的學習上,我也不過剛剛起步罷了,往後的工夫也要一步步紮實。這又是一條如何漫漫的長路了。
至少,我現在可以很坦然地看待自己:一個讀書實在不多的笨蛋。不論古代標準或現代標準,都不算多。不過才花費人生二十餘年,能夠給自己這樣的評價,也算值得。
何時才能實現我想要的生活呢?
也許研究所唸完後,就回西港後營老家了吧……
畢業,從紀伊國屋
2007/08/01,我的離職生效日。
最後一次在微風店打卡,心裡沒有不捨,步出貨梯後,心裡反而有種「少了什麼」的感覺襲來。
從2007/01/16開始迄今,半年餘過去了,反觀自己在這段時間中的狀況,我變了很多,體重從剛進去時的88kg滑到現在76kg,十公斤就在日復一日的進貨,每週一次的海運中慢慢地消磨了,大一時的西裝褲重新回到身上的感覺真好。
總之,我要從這裡畢業了,就這樣。
最後一次在微風店打卡,心裡沒有不捨,步出貨梯後,心裡反而有種「少了什麼」的感覺襲來。
從2007/01/16開始迄今,半年餘過去了,反觀自己在這段時間中的狀況,我變了很多,體重從剛進去時的88kg滑到現在76kg,十公斤就在日復一日的進貨,每週一次的海運中慢慢地消磨了,大一時的西裝褲重新回到身上的感覺真好。
總之,我要從這裡畢業了,就這樣。
網站介紹:《風之聲》專業管樂電子雜誌
想不到我想做的事,在大陸已經有人做了。
對岸的管樂同胞們,在此獻上個人一點點敬意!(真的只有一點點!)
《風之聲》專業管樂電子雜誌(http://www.windtune.com/)
下面介紹引自該站內文(http://www.windtune.com/htm/intro.htm)
2007年2月12日,由中華管樂網(CNBRASS)策劃的風之聲(WindTune)管樂電子雜誌正式創刊,這也可能是國內首本結合了各種網路表現形式的管樂電子雜誌。我們試圖利用現代化數位媒體的新穎表現手段,來傳播國內外管樂藝術的最新資訊與發展成果,詮釋我們所理解的精緻化管樂藝術文化。
我們的目標讀者是全球廣大的(華語)管樂愛好者,無論是業餘大眾還是專業人士都能欣賞並感受到雜誌中的精彩內容。我們的宗旨是普及管樂藝術,傳播管樂文化,提升管樂影響。從而推動管樂藝術在國內的發展與國際化進程。我們的定位是致力於打造一本大眾認可的專業化、權威化、精品化的管樂數位雜誌。
《風之聲》管樂雜誌定為每兩個月出刊一期。
小評:
《風之聲》目前有三期可以免費下載,每期主題以一位管樂界名人為主打,依期數有Alison Balsom(trumpet)、Sharon Bezaly(flute)、Christan Lindberg(trombone)的介紹與專訪,其他還有些許不錯的文章,可供略窺大陸樂界的動態。算得上是稍微有與國際接軌的感覺,且提及主打管樂專業這一點,國內目前碩果僅存的古典音樂雜誌Muzik就整個遜掉了,專題訪問的內容也還算夠八卦。但這份刊物的缺失也不少,一來是簡體中文刊物,許多口語的用法不是我們會覺得不順暢,二來它的文章行距不夠體貼,三則字體過小算得上是這份電子出版品的致命傷。而我個人對它的文章數量也不甚滿意,不過目前還在試刊階段,華麗的動畫製作可能也影響了內容的深入程度。話說回來,以目前該雜誌提供的資訊量,轉換成平面媒材的話,我是完全不想花這個錢的。這份刊物目前的優勢分析如下:
1、首開兩岸先河的管樂專業誌
2、多媒體的豐富運用
3、免費(我想這是推廣期才有的優勢…)
排除前文所述的缺點的話,他的多媒體處理有一部分我還蠻欣嘗的,而且還有精美桌布下載,個人期待這份刊物的後續表現(然後在n年後把它幹掉!)
對岸的管樂同胞們,在此獻上個人一點點敬意!(真的只有一點點!)
《風之聲》專業管樂電子雜誌(http://www.windtune.com/)
下面介紹引自該站內文(http://www.windtune.com/htm/intro.htm)
2007年2月12日,由中華管樂網(CNBRASS)策劃的風之聲(WindTune)管樂電子雜誌正式創刊,這也可能是國內首本結合了各種網路表現形式的管樂電子雜誌。我們試圖利用現代化數位媒體的新穎表現手段,來傳播國內外管樂藝術的最新資訊與發展成果,詮釋我們所理解的精緻化管樂藝術文化。
我們的目標讀者是全球廣大的(華語)管樂愛好者,無論是業餘大眾還是專業人士都能欣賞並感受到雜誌中的精彩內容。我們的宗旨是普及管樂藝術,傳播管樂文化,提升管樂影響。從而推動管樂藝術在國內的發展與國際化進程。我們的定位是致力於打造一本大眾認可的專業化、權威化、精品化的管樂數位雜誌。
《風之聲》管樂雜誌定為每兩個月出刊一期。
小評:
《風之聲》目前有三期可以免費下載,每期主題以一位管樂界名人為主打,依期數有Alison Balsom(trumpet)、Sharon Bezaly(flute)、Christan Lindberg(trombone)的介紹與專訪,其他還有些許不錯的文章,可供略窺大陸樂界的動態。算得上是稍微有與國際接軌的感覺,且提及主打管樂專業這一點,國內目前碩果僅存的古典音樂雜誌Muzik就整個遜掉了,專題訪問的內容也還算夠八卦。但這份刊物的缺失也不少,一來是簡體中文刊物,許多口語的用法不是我們會覺得不順暢,二來它的文章行距不夠體貼,三則字體過小算得上是這份電子出版品的致命傷。而我個人對它的文章數量也不甚滿意,不過目前還在試刊階段,華麗的動畫製作可能也影響了內容的深入程度。話說回來,以目前該雜誌提供的資訊量,轉換成平面媒材的話,我是完全不想花這個錢的。這份刊物目前的優勢分析如下:
1、首開兩岸先河的管樂專業誌
2、多媒體的豐富運用
3、免費(我想這是推廣期才有的優勢…)
排除前文所述的缺點的話,他的多媒體處理有一部分我還蠻欣嘗的,而且還有精美桌布下載,個人期待這份刊物的後續表現(然後在n年後把它幹掉!)
訂閱:
文章 (Atom)